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答李诚之

   答徐崇父
   答林叔恭
   答 潘子善(十一)
   答余彝孙
 卷第六十一
  书(问答)
   答林德久(十一)
   答欧阳希逊(三)
   (第 78b 页)
  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
呜呼自我齐国文公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
彰传道授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天台为极盛时则有 潘子善
氏林叔恭氏赵几道氏兄弟以及杜仲良氏如
此者不能遍举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敷化弘治
而风动于四方重徽叠 (第 6a 页)
  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
呜呼自我齐国文公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
彰传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天台为极盛时则有 潘子善
氏林叔恭氏赵几道氏兄弟以及杜仲良氏如
此者不能遍举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敷化弘治
而风动于四方重徽叠 (第 13a 页)
  故愚庵先生方公墓叛文 宋濂
呜呼自我齐国文公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
而彰传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天台为极盛时
则有 潘子善
氏林叔恭氏赵几道氏兄弟以及杜仲
良氏如此者不能遍举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
敷化弘治而风动于四方重徽叠 (第 30a 页)
十六)䟎得课程(郑子上/五六)丑差(徐子融/五十六)
凑泊(辅汉卿/五十九)千生万变(杜叔/高)略绰 (潘子/善)
 衬帖(张元德/六十一)
历落(张元德六一/说得历落)相属(季通/八五) 锥剳(刘韬仲续/集第四上) (第 22a 页)
相只是欠为世宗一死耳如范质之徒却最敬
冯道辈虽苏子由议论亦未免此宋朝忠义之风却是
自范文正作成起来也 (潘时举)
范文正经理西事看得多是收拾人才(李儒用载/法语会元)
朱文公曰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朱文公跋范文正公 …… (第 14b 页)
李先生来欲出郊迓之云云(僩)
又答周益公论范碑曲折书云盖尝窃谓吕公之心固
非晚生所能窥度然当其用事之 时举
措之不合众心
者盖亦多矣而又恶忠贤之异已必力排之使不得容 (第 18b 页)
  读朱子告郭友仁语
考亭渊源录一条郭友仁德元告行先生曰人若于日
间閒言语省得一两句閒人客省得一两人也济事若
浑身都在闹场中如何用工人若逐日无事有见成饭
吃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高忠
宪纂朱子节要亦载此条愚按德元曾学禅此语系德
元所记恐失其真观朱子答刘淳叟云某旧见李先生
尝教令静坐后来看得不然只是一个敬字好方无事

时敬于自持及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便
自然该贯动静心无时不存又答 潘子善
云云可见朱
子未尝教人静坐况限定半日哉愚故谓德元所记恐
失其真几亭陈氏以此二语为朱子教人之法误矣或 (第 5a 页)
亦以志余之有愧于今而期
无愧于后也伯尚仙居人其大父仲刚先生在元为宁
固路儒学教授以学行著称宋为无为军 教授子善先
其大世祖也伯尚可谓能世其家云今年实洪武二 (第 20a 页)
  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
呜呼自我齐国文公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彰传
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天台为极盛时则有 潘子善

林叔恭氏赵几道氏兄弟以及杜仲良氏如此者不能遍举
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敷化弘治而风动于四方重徽 (第 1b 页)
 康王之诰。释冕反丧服。若使周公在。必不为此。然召公之贤。亦未必使嗣王归于失礼矣。
众言淆乱。折诸圣。召公制之。孔子取之。则其礼之必非谬误。可知也。朱子于此。固有两说。而当以答 潘子善
书为主。韩南塘于言论同异考。已论之。
 
君牙。暑雨祁寒。小民怨咨。暑雨祁寒。乃衣食艰难之时。宜其民 (第 344H 页)
 钦明文思之思。注曰。意思也。上三字皆实德之称。而此则但云意思。却似虚字。无由见其安安之意矣。
思之解以意思。正要发明实德。盖如智虑之云尔。观于朱子与 潘子善
问答。可见。
 出纳朕命。注曰。命令政教。必使审之。既允而后出。敷奏复逆。必使审之。既允而后入。以此 (第 357H 页)
节祗厥身。按此只是浑沦大体说。传以风愆之训言之。觉狭小矣。
  太甲[上]
第三节自周有终。按朱子答 潘子善
书。谓自周不可晓。而蔡传只沿孔传矣。三渊谓是周旋运用之意。恐近是。
   (第 121L 页)
臣尝见臣傍祖文忠公臣居正所撰笔苑杂记云 世宗朝许文敬稠朝京。得纸本周尺于议郎姜天霔家而归。与家礼附注 潘时举
所定周尺相较。不差分毫。于是始定尺制。凡天文漏器道路里数射场步法。皆据此以为式。臣谓 (第 513L 页)
潘时举
所定周尺。即司马备石刻之尺。司马备石 …… (第 513L 页)
。校正时用诸尺度。然今行量田量步周尺。俱失之太短。岂校准之失其实耶。抑许稠所得纸本。非荀尺之真度耶。 潘时举
周尺。今不可详。而丘浚家礼仪节有周尺图。且曰家礼卷首旧有 (第 514H 页)
潘时举
所传司马氏周尺图。近时书肆所刻附注等书。板本短狭。尺随而短。故以货泉之径。校正云尔。则其与潘尺不相远 (第 514H 页)
 小雅〇祈父之什
   斯干(序云宣王考室也。〇朱子曰鸿雁以下。时世多不可考。)
   节南山(传云均平〇 潘时举
云钧为瓦器者。所谓车盘是也。〇传云吊至。〇笺云至犹善也。不善乎昊天。〇集云不见悯吊于昊天。〇传云夷平
  
斯干(序云宣王考室也。〇朱子曰鸿雁以下。时世多不可考。)
补曰汉儒皆以斯干为宣王之诗。刘向之疏曰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更为俭宫室小寝庙。斯干之诗是也。(刘向传)
节南山(传云均平〇 潘时举
云钧为瓦器者。所谓车盘是也。〇传云吊至。〇笺云至犹善也。不善乎昊天。〇集云不见悯吊于昊天。〇传云夷平 (第 471H 页)
  程朱三器图义。后周达溪震等议。今勘周汉古钱大小。有合宋氏浑仪尺。庶无舛者。古黄金方寸。重一斤。今铸金校验铁尺为近。司马备刻宋尺,后周尺。又曰。大常寺乐律尺,少府监祭器景圭浑仪尺。皆后周尺。宲比周尺一尺五分。按周尺。即晋前尺也。徐光启论齐民要术。一尺之文曰古一尺。大约今一尺三寸有馀。盖有考乎。后魏后尺。比荀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之文也。其所谓今尺者。即徐氏所定周尺。而失之太短故不及后魏尺。视隋志。更有三五分多也。
宋周尺。比三司布帛尺。七寸五分弱。
   潘时举
主式尺图说曰。程先生木主之制。取象甚精。然用其制者。多失其真。往往不考用尺之长短故也。盖周尺当今省尺 (第 132H 页)
七寸五分弱。而程氏文集。与温公书仪多误。注为五寸五分弱。而

所谓省尺。亦莫知其为何等尺。 时举
旧尝质之晦翁先生。答云省尺乃是京尺。温公有图子所谓三司布帛尺者是也。继从会稽司马侍郎家。求得此图。其 …… (第 132L 页)
  西山蔡氏律吕新书。论周尺曰。按此尺出于汲冢之律。与刘歆之斛。最为近古。盖汉去古未远。古之律度量衡犹在也。故班氏所志。无诸家异

同之论。王莽之制作。虽不足据。然律度量衡。当不敢变于古也。自董卓之乱。乐律散亡。故杜夔之律。围径差小。而尺因以长。荀旭虽定此尺。然其乐声高急。不知当时律之围径。又果何如也。今司马公所传此尺。出于王莽之法。钱盖丁度所奏。高若讷所定者也。虽年代久远。轮郭不无消毁。然其大约当尚近之。后之君子有能验声气之元。以求之古之律吕者。于此当有考而不可忽也。
  琼山邱氏曰。家礼神主制度。本伊川说而无尺式。后人以 潘时举
所得司马家二尺式。图于卷首。其一三司布帛尺也。其一周时尺也。近时书肆刻附注等书曰。当今三司布帛尺七寸 …… (第 133H 页)
  愚按今家礼刻本。载古尺一。周尺一。三司布帛尺一。以今所制荀氏尺勘之。古尺为六寸七分。布帛尺,周尺。皆为七寸七分。周尺家礼既称当三司布帛尺七寸五分弱。则两尺之差。乃二寸

五分。而今乃不差何欤。岂或板本误欤。周尺既称与货泉钱较正。则宜与荀氏尺合。而今不合何欤。三司布帛尺依面刻。比上周尺。更加三寸四分之文。勘荀氏尺。为一尺一寸二分。
本朝造主周尺。用 潘时举
尺度。
  笔苑杂记云 世宗朝。许文敬稠朝京。得纸本周尺于议郎姜天霔家。即元院使金刚牙尺所传也。以今 (第 133L 页)
官尺。去二寸五分。用七寸五分。与家礼附注 潘时举
所定周尺。当今省尺七寸五分弱之语同。二尺相较。不差分毫。于是始定尺制。凡士大夫家庙神主与天文漏器道路 …… (第 133L 页)
  三礼图说曰。爰自周世。历秦汉以及魏晋。黍分指寸之尺。见于礼志。但礼神之玉宜真。比珉难

得。今自苍璧已下圭玉之属。请依指寸之尺。按周官以璧羡起度。盖度起于黄钟而为乐。度起于璧羡而为礼。郑氏言璧羡广八寸袤十寸。所以为度。蔡氏言周家十寸八寸皆为尺。陈氏言以十寸之尺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以八寸之尺起度。则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按咫者即八寸尺也。孔丛子云昆吾之釰长尺有咫。太史公云肃慎氏之矢长尺有咫。后儒往往认尺为咫。故所论周尺。辄失之短。然圭玉之尺。自昔用八寸之尺。意三礼图本。从璧羡也。
太府铁尺比荀氏尺。一尺三寸三分。
  案此尺。即李照,范镇,魏汉津所用以造律者也。今见于朱载堉律吕精义。 潘时举
所谓周尺当今省尺七寸五分弱者。疑即指此。
大晟乐尺。徽宗指三节为三寸。比荀氏尺。一尺二寸五分。长王朴 …… (第 138L 页)
  

本朝尺
杏蒲志。笔苑杂记云 世宗朝。许文敬稠朝京。得纸本周尺于姜天霔家。即元院使金刚牙尺所传也。以今官尺去二寸五分。用七寸五分。(当时官尺之制未详。)与家礼附注 潘时举
所定用尺。当今省尺七寸五分弱之语同。二尺相校。不差分毫。于是始定尺制。凡士大夫家庙神主与天文漏器,道 (第 152H 页)
路里数,射场步法。据此以为式。按 潘时举
所定周尺。即司马备石刻之尺。司马备石刻之尺。即荀勖考校七品之尺。是我东独得周尺真度也。盖 世宗朝尺制 …… (第 152H 页)
尺之真度也。)然今行量田,量步周尺。俱失之太短。岂校准之失其实欤。抑许文敬所得纸本。非荀尺之真度欤。 潘时举
所传周尺。今不可详。而唯丘浚家礼仪节。有周尺图。且曰。家礼卷首。旧有 (第 152L 页)
潘时举
所传司马氏周尺。近时书肆所刻附注等书板本短狭。尺随而短。故以武林应氏及货泉之径校正。则其与潘氏所传之 (第 152L 页)
。大抵洛书虽为九畴之本。而林光朝谓洛出书之说。不可深信。天乃锡禹洪范九畴。犹言天乃锡王勇智耳。朱子答 潘子善
书云便使如今天赐洛书。若非天启其心。亦无人理。会林说。似不可偏废。据此言之。以九畴为神禹自得之学。夫 (第 226H 页)
 上问曰。释冕反丧服。此礼之变而道之权也。召公制之。孔子取之。则可以解众人之疑矣。苏氏之说。真所谓未可与权者也。然而蔡传之意。似从苏说何欤。朱子于此有二说。制礼职一条。答 潘子善
书。何者为定论欤。当有初晚之分。其可详考而勘定欤。
 臣书九对曰。苏轼说。守经之论也。肰其谓释服即吉 …… (第 329L 页)
。蔡传之取苏说。盖谨之也。朱子二说。陈栎以为未知孰先孰后。莫若两存之。制礼职一条。固不知的在何时。答 潘时举
书。在遭学禁之后。似亦晚䄵之论也。
毕命
 上问曰。康诰,酒诰,洛诰,多士,多方诸篇。未尝称殷民为顽 (第 330H 页)
 书九对。守成之世。文治虽隆。武备易弛。故君臣勉戒。每致意于此。陈氏所谓有感于张皇六师之言者似为得之。未必因牧誓之文而有此病也。
释冕反丧服。此礼之变而道之权也。召公制之。孔子取之。则可以解众人之疑矣。苏氏之说。真所谓未可与权者也。然而蔡传之意。似从苏说何欤。朱子于此有二说。制礼职一条。答 潘子善
书。何者为定论欤。当有初晚之分。其可详考而勘定欤。
 书九对。冕服即位。乃是召公之义起。而遂为后世通 (第 41H 页)
 册礼。顾命。王麻冕黼裳。入即位云云。
语类周书门道夫录。(康王事。于礼为非云云之说。)以康王事为非。春秋门贺孙录及大全答 潘子善,(天子诸侯之礼。与士庶不同云云之说。)
黄商伯二书。皆以康王事为是。二说不同。而前说一见而后说屡见。且考其年月。则道夫录在己酉以后。贺孙录在 (第 43H 页)